公司动态

迷宫:“有序的混乱”和艺术的奥秘

迷宫:“有序混乱”与艺术奥秘作者:张强(扬州大学文学院讲师) 荷兰德伦特博物馆常设展览《迷宫世界:穿越时空的神奇之旅》通过沉浸式的观赏体验,构建了西方艺术和考古文化中迷宫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激发了人们对迷宫文化的探索。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著名的迷宫,如法国沙特尔大教堂迷宫、英国汉普顿宫的树篱迷宫、意大利皮萨尼别墅的花园迷宫等,它们让人们亲身体验迷宫的神秘。从发展历程来看,迷宫不仅是西方宫殿建筑的标志性元素之一,也是西方艺术史上创造性结构的重要来源。这表明了二元对位法的模式和顺序原则,并源于音乐、文学领域的多维创作形式。自然和其他艺术。 克诺索斯宫一角资料照片 克里特岛的原型迷宫 原型迷宫是指迷宫的原始形式。这是一个迷宫,有一条蜿蜒复杂的小路通向中心。它的英文名为Labyrinth。 15世纪后出现的多叉迷宫改变了它的基础。迷宫的原型可以追溯到4000多年前青铜时代早期刻在岩石上的多圈图案。原型迷宫最著名的代表是克里特岛的米诺斯迷宫。在古希腊神话中,米诺斯迷宫是克里特岛国王米诺斯应代达罗斯之命建造的一个秘密场所,用于囚禁牛头怪。 埃文斯爵士于 1900 年在克里特岛挖掘的克诺索斯宫被认为与这个迷宫有关。该建筑结构复杂,有中心庭院,有数千间房间,数百间走廊。考古修复研究表明,中央朝廷庭院是整个宫殿的主体之一。宫殿西侧有正门。从平面图上看,入口到中央庭院的直线距离并不远,但两者之间确实没有直接的通道。从西入口到达中央庭院有点麻烦:必须先通过南边的走廊向南转,然后再向西返回,然后爬上一段宽阔的楼梯,直通北上层区域,然后再绕过一系列走廊才能到达。这条穿过中间的漫长而蜿蜒的道路与迷宫的基本形式非常相似。 不仅如此,labyrinth一词源自古希腊语labry,其原义是“双刃斧”。双刃斧是以斧柄为中心,两片斧刃围绕斧柄对称排列的图案。埃文斯在挖掘克诺索斯宫殿遗址时,发现了大量的遗骸d 文物中含有双刃斧的图像,表明宫殿与双刃斧之间存在联系。 从克诺索斯和克里特岛宫殿中发现的双刃斧图像遗迹分析,双刃作为神器有以下功能:第一,象征太阳。迈锡尼未开启的金环中,双刃斧与太阳一起出现在天空中。在克里特岛的粘土器皿中,还可以看到放置在U形双峰中间的双刃斧的图像。二是沟通冥界与现实世界。克诺索斯王宫的一个未开封的牛角杯上,刻着一把隐藏在大海深处的双刃斧的图案。与现实世界中双刃斧的直立形象不同,水下双刃斧是倒置的。这个镜像隐喻是对海底世界和陆地世界区别的隐喻。海底世界是你去的地方地狱世界群岛在帕莱卡斯特罗出土的石棺上,还有一个旭日的图像,表现为一把双刃斧。这里的太阳无疑代表着重生。 克诺索斯宫在总体布局建筑和功能上也表现出类似双刃太阳崇拜的特征。 利用光线引导建筑空间是克诺索斯宫殿空间设计的标志性特征。中央庭院是克诺索斯王宫的心脏,也是整个建筑中最明亮的区域。从布局上看,庭院面向日出方向。虽然宫殿内的所有道路最终都与之相连,但从中央庭院看不到任何东西,因为所有的走廊都是封闭的结构,导致走廊的黑暗与庭院的光线形成强烈的对比。 现实与地下的联系是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特征。地下一层设有一个光线昏暗的洞穴克诺索斯宫的西翼。柱子上绘有双刃斧纹。柱廊上方是王座室。洞穴和王座室的垂直布局反映了王国世界与地狱之间的关系。设计中还融入了海洋元素。东翼女王的房间里有一幅海豚壁画。这幅壁画的创作采用了特殊技术,使墙壁呈现半透明状,营造出真实空间的深度。这幅壁画似乎是一扇通往神秘海洋世界的门户。 不难知道,克诺索斯王宫实际上就是双刃斧符号在现实中的化身。从整体上看,我们看到最基本的元素是对立:双刃一侧代表夜晚,另一侧代表白天。它代表水中的死亡和地球上的生命;宫殿有封闭式和开放式两种。这里的反对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斗ble-blade 符号从陆地延伸到水中,并在地面上旋转。克诺索斯王宫从入口到黑暗的走廊,再到明亮的中央庭院。这就是“生命的循环”(生-死-重生)的循环运动,从而导致一种确定性的秩序,可以概括为秩序对立的原则。 事实上,对立排序的原则与现实中克诺索斯迷宫的路线不谋而合。迷宫的早期图像保存在克里特岛的古钱币上。这种多圈的形式看起来很复杂,但如果你尝试玩一下这个迷宫,你很容易发现路线设计中“左右交替”的特殊排列模式。进入入口,路线先向右走,然后绕到与入口平行的位置,然后返回左侧,在转弯处向左走再返回右侧,重复“左右交替”循环四次,直至重新返回。中心疼痛。显然,这种左右旋转的相反方向形成了对称性,同时从左到右来回循环的层层形成了旋转。可见,迷宫所展现的多圆环形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对立面(即对立面)的循环。的顺序)。 因此,对立有序作为原型迷宫的组织原则,不仅决定了内外迷宫的形式和意义,也指向了宇宙的信仰和秩序。 克诺索斯宫海豚壁画资料图 硬币上的克诺索斯宫迷宫档案照片 巴赫的音乐迷宫 当迷宫成为文化的原型时,它不再是一座建筑,而是渗透到文化的各个方面,比如音乐领域。巴赫被认为是西方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复调的。许多关于巴赫的传记都提到,当巴赫创作一首音乐时,他最注重的就是和谐。在处理和声时,他最执着的是“复调”,即用对位法发出纵横方向相交的声音。 “对位法”一词源自拉丁语,意思是“音符对音符”。在实际创作中,对位法不仅涉及各个音符之间的位置关系,还与旋律有关。它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声部的旋律合成为一个听起来不错的和谐整体,但同时,每个旋律仍须保留其自身的自由度。具体来说,我们不仅要关注水平方向上每条旋律线的音程运动,还要关注垂直方向上每条旋律线之间的音程构成。由于在巴赫之前很少有巴洛克音乐家关心这种复杂的声音交叉,巴赫蓬勃发展。 卡农是一种建立在实体之上的音乐形式依靠对位法,是对位法最纯粹的表达。在结构上,它使用首先出现的一个声音的旋律作为引导句,而其他声音作为回答句。它们在旋律上模仿主句,并以一定的间隔依次出现。卡农有不同类型,最著名的作品是约翰·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它确实是最简单的卡农之卡农,即每个声部以相同的旋律进入音序,并在旋律播放后循环重复。 相比之下,巴赫的经典更加复杂和令人兴奋。在巴赫的照片中,巴赫拿着佳能标志。 “音乐奉献”(BWV1079)包含巴赫著名的逆行经典。逆行卡农的特点是:当一个旋律从前往后向前移动时,另一首旋律必须模仿它并从后向前移动。例如,一个声部的旋律是ABCDE,另一声部的旋律应该是EDCBA。时间这两首旋律看起来像是走向相反的方向。在巴赫的逆行卡农中,两个声音的旋律不仅相互移动,而且在倒退的同时也保持了声音的统一。这就像实现从相反方向寻找方向的交叉旅行,表现出对立的对称性。这是迷宫中常见的建造法则。 在巴赫的音乐中,迷宫结构最为一致的当属管风琴作品《和声的小迷宫》(BWV591)。这部作品有清晰的三部分结构(三部曲)。乐谱上清晰地标注了暴露、展开、回归三个部分的名称,实际上与迷宫的入口、中心和出口重合。 从乐谱来看,表演部分第一部分为19小节,展开部分为12小节,再现部分为19小节。很明显,整个作品呈现出以中心为中心的对称分布。就调性而言,阐述以C大调开始或者,重演以C大调结束,表明这是另一个恢复过程。从选边到再现部分的过程中,调性的变化极为丰富。 C大调的入口出现后,立即离开调并在偏离C大调的不同音调之间游走。发展部分从第23小节进入g和声小调,调性更加多样。通常每隔两三个小节,就会出现一次短暂的离调,尤其是“米-发”和“发-米”的上下小秒经常出现在主题的上升中,就像一个在迷宫中漫步的探险家,营造出一种非常强大的魔幻氛围。在进行的中间,d 和声大调的减七和弦突然从 D 和声大调的中间出现。仿佛直接从淡淡的悲伤中坠入了混沌的深处。之后又回到G和声小调,表明意志开始修补理性开始回归。接下来,旋律回到C大调的主导方向,暗示着“出口光”。在退路中,音型逐渐变少,和声结构变得更加明显,最后回到C大调,标志着回到出口(入口)。 有趣的是,如果你将这个音乐迷宫与法国沙特尔大教堂的迷宫进行比较,你会惊讶地发现两者的结构完全相同。沙特尔大教堂迷宫由11个同心圆组成。从入口进去后,小路继续转弯。有时远离中心,有时靠近中心,产生一种方向混乱的感觉。一阵头晕之后,我们终于到达了迷宫的中心——六瓣莲座丛。通往 gitna 的艰难旅程确实与“团结的小迷宫”的演示和开发部分中向我们展示的相似。达到ce后接下来,走出迷宫的唯一方法就是原路返回,不过这一次的心情应该更加轻松愉快,没有一开始的无聊。这与“和谐迷宫”的重播向我们展示的情况类似。 巴赫将人类对秩序和高尚道德的渴望纳入到他的作品中作为表达的主题。在音乐过程中,他表达了人在自我成长和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考验和磨难,表达了人在成功克服自身弱点、弥补不足后,在理性、道德和社会和谐方面进步的必然规律。 《和谐的小迷宫》是用管风琴演奏的。巴赫对管风琴情有独钟。巴赫的第一位传记作者福尔克描述了巴赫对管风琴的迷恋:“他会选择一个特定的主题,然后以各种管风琴作品的形式来执行它,即使他不间断地演奏两个小时或更多。”复调艺术的要求,特别是在巴赫的作品中,是能够构思出一种超越的旋律本体,通过移调、倒置、回归、变化、变换,展现出与原有主题完全和谐的新框架。” 沙特尔大教堂球迷宫殿信息宫殿照片 巴赫肖像肖像照片 博尔赫斯的文学迷宫 迷宫也存在于文学中。博尔赫斯是阿根廷诗人、作家,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因其模糊的想象和幻想而令人惊叹。 《博尔赫斯对话录》曾记录过他关于创作来源的自述:“我想我有三个主要的噩梦:迷宫、写作和镜子。”其中,他这样描述迷宫的噩梦:“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在一本法国书中看到了一幅钢版画。这幅版画展示了世界的奇观,包括克里特岛的迷宫,它是世界上最奇特的迷宫。”这是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一座很高的竞技场……这座险恶的封闭建筑中,存在着一些缝隙。小时候,我想如果我有一个足够强大的放大镜,我可以通过雕刻的缝隙看到迷宫中间的半人半牛的怪物。”博尔赫斯从小就对迷宫着迷。迷宫对他来说是一种冒险,是探索世界的方式。因此,博尔赫斯在他的作品中设置了大量的迷宫,形成了非常特殊的“迷宫文本”在世界文学史上。 博尔赫斯文学迷宫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模仿建筑迷宫来创造“叙事迷宫”。他通过文本结构、情节设置、图像重复,构建了空间迂回、时间循环、梦境幻象的多重迷宫,让读者如置身于真实的迷宫中一样迷惑不解。 短篇小说《巴别图书馆》讲述了一群人住在图书馆里的故事。包含所有书籍,在无尽的信息和混乱中寻找意义。图书馆由无尽的“六角形走廊”组成。每个走廊都有完全相同数量的书架和书籍。唯一的区别是书籍的内容是随机组合的。 “无限重复的有限结构”使物理空间失去了方向感。没有起点或终点,也没有所谓的中心和边缘。管理者寻找“全书”的过程,本质上是在无限重复的空间中不断自我定义和确认自身存在的价值。空间的无限性在这里转化为一种认知的不稳定,即当所有空间都变得统一时,“目标和方向”不再存在,读者也会陷入疑惑。 博尔赫斯曾说过,“我自己不是哲学家,但我对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感到困惑”。 “labirint是真理的象征......它是我命运的一部分,什么博尔赫斯显然将迷宫视为寻找人生命运的实验场,在这里他不断反思自己,并对文化遗产和人生困境展开了深刻的思考。通过比较人生中不同的可能性,这段话确实给出了如何走出迷宫的线索:不确定性隐藏着确定性。 博尔赫斯在《巴别图书馆》的结尾说得很清楚:“图书馆是永恒的、重复的。如果一个永恒的旅行者从任何方向穿过它,他都会看到同样的书在几个世纪后会重复同样的混乱。秩序:宇宙秩序)。在这个美好的希望中,我的悲伤得到了缓解。 ” 图书馆的秩序无疑是宇宙最深层秩序的投影,而图书馆所隐喻的迷宫能否得到妥善解答之谜。人类理性之光与宇宙秩序的共鸣表明,生命虽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混沌之中,仍然存在着可以通过理性看到和理解的秩序。这是“惊人的希望”,当博尔赫斯为生活的不确定性和矛盾而焦虑时,它给了他安慰。 博尔赫斯认为:“在传统观念中,迷宫只代表一种有序的混乱,一种潜入艺术作品之谜的有意识的混乱。”他用迷宫的不确定性来论证社会现实的确定性,即个体的选择也会有所不同,但宏观的社会语境永远是迷宫的“走廊”“出口”,它决定了叙事的最终方向。 从原型迷宫到音乐迷宫再到文学迷宫,迷宫无疑在西方艺术史上开辟了一条散发着美感的曲径通幽。尽管迷宫的形状不断演变,但它们所遵循的对立顺序原则却保持不变。围绕这个原理,迷宫的各种形状阐述了它自己的范式功能:克里特岛的原型迷宫用对立来引导循环的秩序,巴赫的音乐迷宫用对立来编织美丽的和声,博尔赫斯文学的迷宫依靠对比来隐喻生活的确定性。因为在这里,迷宫的演变呈现出许多风格特征。以对立原则展现出的风格多样性,无疑是《Labyrinth》受欢迎并持续保持生命力的秘诀。 《光明日报》(2025年11月13日第13页)
上一篇:外媒聚焦COP30:中国贡献重要 下一篇:没有了